成都人口增长迅猛,有望冲击全国人口第三

2025-04-10
成都
212次浏览
成都人口 全国第三
2025年4月5日,成都发布《2024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,其中一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:2024年年末,成都常住人口达到2147.4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7.1万人,是全国四座“两千万人口”城市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成员,且与全国人口第三城——北京的差距缩小至35.8万。这一趋势显示出成都强劲的人口吸引力,其未来的发展态势令人瞩目。

人口增长态势强劲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显著

过去十年间,成都常住人口增长迅猛,较2014年增长约527.6万人,年均人口增量高达约53万人。这一增长态势得益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。2016年,成都将简阳市纳入辖区,一次性扩容百万人口,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东部新区,搭建“成渝双城经济圈”。如今,这片土地已崛起为西南最大临空经济区,承载着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使命。此后,成都又相继打造“成德眉资都市圈”,真正实现从“单核”到“多核”发展,通过“新区+产业”模式释放出持续的增长动能。

产业爆发,吸引人才聚集

产业的爆发是成都人口增长的重要内核动力。20年前,成都工业基础较为薄弱,与沿海差距悬殊;如今,其已手握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,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航空制造等十余个千亿级集群。以京东方、英特尔、华为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,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聚集,形成“人随产业走”的良性循环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成都正成为西部产业迁移的核心承接地。随着沿海成本攀升与“双循环”战略深化,富士康等企业纷纷西迁布局。根据公布的《2025年成都重点项目工程》,今年成都还引进重大项目超648个,涉及数字经济、半导体、低空航空等行业。这种产业西迁不仅是产能转移,更是人才、技术、资本的“打包入场”。

文化产业崛起,提升城市吸引力

文化产业的崛起为成都增添了独特的魅力,进一步提升了其对人才的吸引力。2025年开年,一部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震惊中国电影史,让“成都造”文化符号首次跻身全球IP。成都拥有西南最密集的文创园区、游戏公司、影视基地,腾讯、网易等大厂在此设立西部总部;《王者荣耀》大多数研发团队扎根成都,每年贡献百亿产值。从“休闲之都”到“赛博朋克之城”,成都正以年轻化、国际化的文化形象,吸引更多00后年轻人。

强省会战略,资源集聚能力显著

作为GDP总量全国第二的省会(2024年2.35万亿元),成都的经济首位度达36.3%,在27个省会中排名第六。高首位度意味着更强的资源集聚能力——全省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世界500强区域总部基本都汇聚于此。对于四川这个曾年均外流超百万人口的省份而言,成都如同一块“超级磁铁”,既留住本省青年,又吸引外来人才。

未来展望:2035年常住人口目标2350万

根据规划,成都2035年常住人口目标为2350万,对比当前2147.4万的水平,仍有近203万的增长空间。这一目标并非空谈,成都是西部唯一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,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1.5万亿元。成渝双城经济圈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叠加,使其成为西南开放新高地。此外,成都连续15年蝉联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房价仅为杭州的46%,宜居底色为其吸引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成都的逆袭,既是西部崛起的缩影,也预示中国城市格局从“单极虹吸”走向“多极共生”的未来。当产业迁移、政策红利与文化魅力形成共振,这座“新一线”领头羊的黄金时代,才刚刚开始。未来十年,成都将如何定义“西引力”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